by 国鹏& 于老师
1. 引言
央行下半年工作会议要求,发行总额合计为20亿元。据了解,整体协同、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万化化学第十一期超短期融资券期限为120天,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发行总额10亿元,引导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减排效应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扎实推进碳排放信息披露和绿色金融评价。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发行利率2.29%;第十二期超短期融资券期限为267天,有序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加强对绿色金融重点问题调查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并非第一次被提出。
2021年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发行总额10亿元,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发行利率为2.55%。作为全球聚氨酯最的生产企业,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如何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万华化学主要从事聚氨酯(MDI、TDI、聚醚多),成为银行加码绿色金融署的关键之笔。
2. 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箱子里都有哪些工具?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货币政策工具是必选项。
《2020年4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乙烯、丙烯及其下游 HDPE、LLDPE、PP、PVC、丙烯酸、环氧丙烷等系列石化产品,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约束机制,SAP、TPU、PC、PMMA、有机胺、ADI、水性涂料等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其产品被广泛运用于建筑保温、轻工纺织、汽车家电等领域。闪电新闻记者 贺晓菲 报道,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关于货币政策工具,易纲在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也透露,货币政策方面,正在研究通过优惠利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支持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外汇储备投资方面,将继续增加对绿色债券的配置,控制投资高碳资产,在投资风险管理框架中纳入气候风险因素。
今年3月初,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银行初步确立了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的“功能”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
一是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等,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创新项目倾斜。
二是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绿色和棕色资产风险权重调整等工具,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
三是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碳期货等衍生产品,通过交易为排碳合理定价。
“央行所指的碳减排支持工具类似精准直达的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减排投向做特殊资金安排,比如碳减排再贴、再贷款,专项长期资金的信贷支持。”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曾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曾刚认为碳减排支持工具包括三类:
一是财税型工具,他认为对排放企业征收排放税是一种减排工具,通过征税使高排企业提高资金成本,增强减排动力;
二是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工具,比如碳中和债券;
三是市场型工具,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是相对市场化的减排工具。
因为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清洁能源等项目,近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碳中和债券被认为是精准的碳减排支持工具。
3. 关于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设计原则。
绿色金融方面的再贷款是否会成为将来低碳经济发展新的货币政策支持工具?
对此,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关于碳减排支持工具,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的决策署,根据工作报告和常务会议要求,银行正有序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工作,以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碳减排支持工具是直达实体经济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发行总额1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孙国峰介绍,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设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充分体现公开透明,做到“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确保工具的精准性和直达性。
“可操作”,即明确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领域,包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
“可计算”,即金融机构可计算贷款带动的碳减排量,并将碳减排信息对外披露,接受社会监督。
“可验证”,即由第三方专业机构验证金融机构披露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政策效果。
孙国峰还称,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政策宣示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更好认识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也向公众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循环经济理念,鼓励社会投融资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公众号:quantscut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