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网

公司遭质疑如何提高格局?中国基

全球财经网 1

公司遭质疑如何提高格?基

下面我先放一个采访的摘要:

本轮牛市基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居民资产配置转移两个因素,并获得了全球超过35个和地区的市场准入。Hugel也是获得素上市许可的韩国制造商,且这两个因素没有转弱的趋势,成为国内仅有的四款合规产品之一。四环医药是Hugel素在的独家代理商,因此未来长期看好股市。

本轮牛市以成长股为主线,也是Hugel的合作伙伴。截至日前,基于宏观经济转型的新经济,Hugel的市值规模约25亿美元。不过,未来成长股仍然是牛市主线,该收购引发韩国媒体质疑,认为未来是新兴产业的一个结构化行情的延续。

分板块估值高是因为家看好他们的未来,主要质疑康桥资本是否有资格收购Hugel的股份。康桥资本总位于上海、专注于健康医疗领域的投资,高估值是因为好预期。现在我们还是处于一个选赛道的阶段。家都看清楚了这个新兴产业是未来的赛道,主要希望通过引进发达市场中的先进制药技术,所以说现在是扑在这个赛道上,为公司创造可观的利润和价值。而在本次14.6亿美元的收购中,至于这个赛道上,韩国GS(佳施加德士)集团出资额只占不到10%。资本市场上,哪匹马能跑到最后,收购消息公布后,哪匹马最后能跑得快,现在还不是一个验证的时候。所以说很多公司的话,讲的事情,讲的逻辑,在短期,3年之内、5年之内,都很难去证伪,这就造成了一些板块的市盈率是一个急剧攀升,我们认为,到现在为止,很多公司确实是积累了一个比较的风险,但是我们也相信,在这样一个行情之下,也一定有一小分公司能够通过自身的增长,真正成长为未来一批的公司。

我们分析这轮结构牛市的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宏观经济的转型和调结构,过去,以12年底为限,之前的10年,的经济高速的发展是靠房地产拉动,但12年之后,意识到之前10年的那种发展不可持续,把重心都放在转型和调结构上来,全力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第二个原因是居民财富转移,居民这个资产配置整体上是方位的从固定收益产品、房地产向权益类资产转移。往后看,经济的转型和调结构也只是开始,还没有到看到成效的时候,而且居民财富的转移也是刚开始,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判断系统性风险不会很,还是有不少的机会的。

我的投资风格就是自下而上去选好公司,然后长期持有。我们很多股票都是买入,从最开始持有到现在,收益率的已经在市场上挣超过20倍的钱了,在过去3年时间。我们的理念还是秉持着进行一个长期的价值投资,我们希望跟着公司一块儿去成长,很少去挣市场的博弈的钱,我们是去挣公司成长的钱。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伴随着、见证着一批的公司诞生,给基民创造一个不错的投资回报。

我认为是不是价值投资与你买低估值、高估值,行业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投资可分为科学和艺术两个维度,从科学角度看,所有基金经理的信息差异不会太,方也相似,因此关键还在艺术的角度。同样是一段和企业家的谈话,是跟上对方思路,甚至提出一些企业自身都没意识到的问题,还是连消化吸收其中的一半都很难做到,这其中的差距非常。这需要反复的实战演练,我中间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

最初对公司的判断只是投资中很小的一分,80%的工作在于投后的。我前重仓股基本上亲自调研,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对重仓股的频率和紧密度远超同行。不算在北京的时间,我一年至少飞100次。

股票市场可以赚两种钱,一是市场博弈的钱,买入股票只要有人高位接盘就能盈,但最终市场上的钱会被一群最顶尖聪明的人赚走,这种盈利模式不可持续。第二种就是赚企业成长的钱,实现共赢。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通过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帮助真正的成长性企业,在企业创造社会财富之后,再来分享社会财富,这才是有社会价值的投资。

不知道诸位看完是什么感受,不妨猜一猜,这是谁的采访?

如果我再说,这是五年前的采访呢?

以上是当年“公募一哥”任泽松的两次采访摘要

分别在2015年5月股灾前和2016年4月

可能刚买基金不久的朋友不认识他

任泽松的代表产品中邮新兴产业,从2012年12月21日接手,到2015年6月3日点,涨幅678.64%,2年半的时间翻了7倍!

同时期偏股基金涨幅仅173.48%

这一战绩比起近3年冠军王鹏只强不弱

15年股灾的时候回撤50%+,但同时期偏股基金也差不多回撤了将近50%,随后至年底反弹期间涨幅85%,偏股基金42%

这段期间任泽松一时风头无两

当然投资难有永远的神,16年以后的业绩就乏善可陈,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糟糕,常年垫底

这里不去讲具体讲任泽松的功与败

只是知道了这个背景,再回头看看15、16年的采访

不知道能否多看出一些感觉?

我是感触颇多,至少有以下几点:

上面所有内容放到现在似乎依然,如果不说五年前,很难分辨。勉强非要分辨的话,线索只有些许的话术惯,彼时喜欢说结构转型,说牛,此时说硬科技,创新,国产替代

有些宏观叙事、长期逻辑,万万不能当做短期的逻辑。五、六年前说居民资产入市,结果16、17年又回去炒房,现在资管新规打破了信托刚兑和理财产品,又开始说居民资产入市刚刚开始

预测未来很难,交易上讲,在任泽松说“没有系统性风险”后不到一个月就发生了系统性风险,而基本面上说,当时说互联网+,助力传统经济转型,会诞生可以和苹果、在国际竞争的互联网巨头,家似乎也都深信不疑,市值炒到天上以后,就说分公司有泡沫,好的公司能够长期走出来(一如今年春节前的核心资产),结果无数人觉得的好公司乐视网直接退市

也有真正的好公司走出来,比如腾讯,而像彼时还没有进入家的视野,也产生了可以出海的互联网公司,比如头条(Tik Tok),但谁知道18年中美贸易战,互联网公司出海基本都遇到了阻碍,现在又说公平、共同富裕,五年前谁能想到有一天家会把互联网公司看作是基础设施?

放到现在,如今的新能源似乎可以类比为五年前的互联网(不是说产业发展阶段,而是说市场家追捧的程度),不知道五年后又会是怎么样?(我不是说新能源要垮,这一轮明显还是和15年有区别,当时更多是纯粹炒梦想,这一轮相对踏实许多,至少能看到业绩)

有人说股灾前买了准备3年不动,我看了一下,股灾前认购,3年后概会亏损40-50%,所以说买基金很重要,不要为了长期持有而长期持有

好像五年来基金经理的路演话术基本没什么变化,五年前这么说,现在家还是这么说。做投资每天学很多新知识,好像每天都进步了很,又好像没什么变化

入行时遇到的行情很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投资观,譬如任泽松12年开始投资,恰好赶上了小盘成长的牛市,3年的成功经验使得他坚信自己的理念和方法是对的,但恰恰也是如此导致了其16-18年的滑铁卢

严格讲,如果真的能够选到好公司,或许也可以避免如此惨烈的结

但在做过1年审计的背景下,仍然重仓了乐视,我觉得是不太应该

如果14-15年开始做基金投资,买入了任泽松,到16-18年吃亏了的话,可能难免也会产生“新基金经理不靠谱”,“集中怼科技行业的不靠谱”这类印象,那在近两年概率也不会买科技主题基金,在去年还有消费、医药贡献,今年就会业绩惨淡

这就像一个人的童年,对人来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而投资则是,幸运的人开始顺利,风格变了则要吃亏,不幸的人开始吃了亏则会留影,都不是什么好事

做投资还是要摆脱这类心理因素造成的偏见

选基金,选基金经理,不能只看他怎么说,更重要看他怎么做。任泽松的采访,没有什么太的问题,但其实讲一些务虚的理念,随便一个金融学生读几本巴菲特或者彼得林奇的书也能头头是道讲堆,在其框架自洽的基础上,还要落实到选股和操作上。乐视网的雷并非无迹可寻,股灾前市场就有不少质疑,只是质疑抵不过疯狂上涨的股价,重仓这类股票或许能说明些许问题

从几轮风格切换看,Beta的力量远强于Alpha,对我们FOF投资来说,能够较前瞻或及时适应市场的Beta可能是更核心的竞争力

只盯着当下看各种分析,不能有太多收获,多做复盘,回头看过去,当时家是怎么做判断的,判断的结果又怎么样,有了前后的印证对比,自然也就加深了认识,以此回应一下有标题嫌疑的标题

seo优化软文写作范文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标签:资产 任泽松 互联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