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行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人口14亿,有5.6亿国人银行存款为0,储蓄率下滑严重。这虽然是去年的官方数据,但这背后所表明的是,当代年轻人的超前消费观,月光族正在蔓延开来。
近日,银行发布了《金融稳定报告(2019)》,对2018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央行报告中一个重要数据,这几个城市居民负债已达极限!
有人说,年轻人的成长也是从负债开始的。其实,年轻人的崩溃是从负债开始的。不只是年轻人,人的负债已经在逐年攀升。
根据央行《金融稳定报告2018》发现,截至2017年末,全国住户门债务余额40.5万亿元,其中,个人贷款余额21.9万亿元。
2017年住户门贷款余额40.52万亿,相当于人均负债2.93万。2018年我国住户门贷款余额为47.9万亿,意味着我们的人均负债达到了近3.5万元。这个数字里面还包含老人和小孩的负债,如果去除5亿的老人和小孩,中年人也就是平均每人负债5万元。
2018年末,我国个人贷款债务余额为25.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除开额贷款债务,年轻人超前的消费观也是主因。
01
零存款,高负债的年轻人
透支——还钱——再透支成了分职场年轻人的标准操作。
比起开源,职场更应该需要节流。
AJ鞋、椰子鞋,当职场年轻人一味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时,这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巨的。
一个月的工资,扣除掉房租、购物、还有日常生活的花销几乎就所剩无几了,在愈演愈烈的消费浪潮之下,似乎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月薪几千的人,双十一也能买上万元的东西。
这背后也得益于、、白条等新兴借贷产品的问世。与之对应的代价是:这是一条充满负循环的道路。
当你透支——还钱——再透支的时候,理财或者说存款对你而言就是一件奢侈品。更可怕的是,根据稀缺理论,当你的心思过多地花在那些紧急但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你的“心智带宽”就会变窄,进一步引发贫穷。
这就造成一个现象:越上班反而越没有存款,越没有存款反而越超前消费。
若要探究这背后的原因,不是消费力过强就是欲望过高。欲望于自身能力所引发的经济危机。错误的消费观念,引发我们不合时宜的购买欲。
这几年所有的广告商几乎无一例外地教你做“精致”的人,中产阶级这四个字也似乎对所有职场人士都起着推动作用。乍看之下,买了某件商品你似乎就达到了某个阶层。
但华丽的外表下,你所付出的不仅仅是你的存款或者,这背后还有你消费的一瞬间所产生的“用户惯”。
培养一个用户惯有多难?看看当年的团购“百团战”网约车的“快的战”就知道了。而惯又是最难戒除的,今天的我们早已惯了用手机解决一切消费,但在过去这是不可想象的。
【罗sir说】:高负债高消费的背后,是欲望的增长和自身经济实力的不达标引起的。但更重要的是消费观念本身的不同。
02
开源重要节流更重要
网络上常常充斥着要学会富足要方,要会花钱才能挣钱。这样错误的观念就算现在也依然影响了不少上班族的理财观。
他们认为自己未来有“挣钱”的能力,在这个因素下超前消费甚至不惜负债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但眼下连自己的日常消费都满足不了,又如何在未来实现强劲开源呢?
富有的人都在真小气,贫穷的人都在假方。
当超前消费成为了一种惯,如何克制自己实现节流呢?
三个技巧助你实现节流。
1.锁住你的钱
购物节花样繁多,春节红包拿不停?别激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无钱可用”。无钱可用就意味着你得把钱放在别的篮子里。
把钱存进银行、把钱取成现金来用。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对网络支出这样的数字没有什么概念,但如果把同样的金钱换算成现金,那么这就值得令人衡量再三。
止住冲动消费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你的钱换算成纸币来用。管住自己的心理账户,拒绝冲动消费。
2.关掉一切便利性支付
为了支付的便捷性,不少产品经理在功能上创新。从小额免密支付到自动续费,各种层出不穷的快捷消费方式在消磨你的心理账户。
我的建议是,如若不是必需品,尽可能关掉一切、、白条和免密支付等便捷性功能。从源头上切断自己的超前消费观。外的有利条件,也是自己超前消费的诱因。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对我们今后的理财规划也是有相当可观的帮助。
盲目追求一件奢侈品,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但为此付出巨代价的人,依然不少。那些借钱去消费的、月光族,同样都是对消费观念的错误。
留有余利指的不是月光或者负债,而是每月都有一分进账。一个较好的办法是专门建立一个存款账户,并且绝对不能动。
【罗sir说】:如果把节流培养成一个好的惯,那么这将会使我们受用终生。
结语
过分地追求物质,那么必然导致精神层面的东西缺失,反之亦然。既然爱情和面包都缺一不可,为何精神文化的东西却缺失了?
当然,一个层面所反映的是职场人压力越来越,购物的确有助于发泄压力。但更好地选择是:吃快小甜品、跑跑步一类的,也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压力释放。
如果把攀比作为一项消费观念,自然是完全不能达到满足自身的要求。因为攀比本身是永远存在的,也永远都不可能胜利。
超前消费可可小,但对职场上的上班族来说,更危险的不是超前消费本身,而是自己未来的出路。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