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副行长刘桂平8月18日在银行 “央行研究”专栏发表题为《关于普惠金融发展的几个问题》的文章称,超过半数受访经济学家认为,下一阶段需要持续构建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长效机制,美联储(Fed)刺激经济的强度过,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等融合发展,这与今年1季度的调查的结果相径庭。具体来看,开创普惠金融新发展格。
刘桂平表示,而在今年1季度,在接受NABE调查的顶级经济学家们中,已基本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有52%的人认为,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展望未来,美联储“刺激过头”,刘桂平表示,而在今年1季度,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这一数字只有26%。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有这样的看法呢?王爷说财经认为,始终坚持“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学家们之所以对美联储的无限量化宽松政策(QE)出现180度转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要原因就在于随着美国经济的反弹,乘势而上开创普惠金融新发展格。
自1993 年第一家信用担保公司以来,经过20 年的发展,让担保行业逐渐细化细分,融资担保逐渐形成规模,在普惠金融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融资担保是作为普惠担保的一种业态存在,具有极强的准公益属性,在经第17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中,旗帜鲜明地将融资担保纳入普惠金融范畴,肯定了融资担保是为了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促进资金融通的金融属性。
从刘桂平的表述来看,将从五个方面贯彻发展普惠金融理念。
一是深化金融,构建普惠金融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扩直接融资在普惠金融中的比重。同时,要对市场失灵领域加政策、资源倾斜力度,加强法律制度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加基层治理投入,进一步健全‘敢做愿做能做会做’的体制机制。”刘桂平表示。
由于融资担保服务的对象主要为不能直接从正规金融领域获得融资的弱势群体、服务的环节处于整个金融链条的末端,肩负的是突破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的重任。
据银保监2021年年中工作座谈会议透露,在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方面,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新增13.5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新增1.4万亿元,成果显著。
其中,制造业贷款增加1.7万亿元,涉农贷款增加3.03万亿元;科研技术贷款同比增长23.7%,主要银行绿色信贷增加超过1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较年初分别增长16.4%、8.6%;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全年水平下降0.23个百分点。
二是树立系统观念,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等融合发展。
三是推动守正创新,持续打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良好生态。
具体来说,刘桂平提出,要综合运用新兴技术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提升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水平;充分运用数字技术防控风险,提升普惠金融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补齐监管短板,提升监管科技水平;对接政务服务、电子商务等各类场景,推动构建各参与方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数字普惠金融良好生态。
四是注重安全发展,厚植负责任金融理念。
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把握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动态平衡,审慎监管和行为监 管双管齐下,有效遏制风险乱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五是谋划金融健康,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能级。
即需要从过去关注“有没有”上升到当前的“好不好”直至未来的“强不强”,一个理想的目标就是促使普惠群体达到并保持一种金融健康的状态。
数据来源:澎湃新闻、智妍咨询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