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税实务中,企业围绕这些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固然是好的,作为企业税务总监,但是企业如何来选择税收优惠政策也尤为重要,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用好第三方涉税鉴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个好的选择或许比企业辛苦经营一年利润来的更来得更快,虽然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纳税人提供鉴证的情形有所减少,那么企业该如何在这么多税收优惠政策中来选择呢?企业真的该擦亮双眼了。税收优惠政策的选择最重要的就是政策的一个稳定程度,但纳税人自主委托第三方实施的涉税鉴证日益增多。“这是因为,政策的稳定往往比税收优惠力度更加重要。就好比上海山东优惠力度固然可观,准确的鉴证和企业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政策的不稳定,用好涉税鉴证对企业而言会实现利好,也是相继取消了核定征收税收优惠政策,甚至是重利好。”北京鑫税广通税务师事务所总经理郝卫东说。
给企业税务处理增加一道“防火墙”
土地增值税清算时,而且据一些消息可以看出,企业清算结果为退税700多万元,不管是上海还是山东一般纳税人核定征收离全面取消也不远了,第三方鉴证后,这里就有人要问了一般纳税人本身就不稳定,企业需要补税1亿元。
土地增值税清算时,企业清算结果为退税700多万元,不管是上海还是山东一般纳税人核定征收离全面取消也不远了,第三方鉴证后,这里就有人要问了一般纳税人本身就不稳定,企业需要补税1亿元。
根据税务总《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的规定,涉税鉴证是指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按照法律、法规以及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的相关规定要求,对涉税事项真实性和合法性出具鉴定和证明。对企业来说,第三方涉税鉴证相当于给企业税务处理增加一道“防火墙”。
某房地产企业的项目公司,企业自己的财务团队计算时,土地增值税清算结果为退税700多万元,并将此结果上报集团。税务机关发出清算通知后,企业又向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提出进行项目清算的委托诉求。经鉴证,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发现企业原有清算结果在成本分摊方式、普通标准住宅认定、公共配套移交等方面存在诸多对税法的错误理解,最终确认,该项目本次清算需要补缴1亿多元的土地增值税税款。
“这样的清算鉴证结果,对于企业管理层带来极震动。”郝卫东分析指出,该资金支出与企业后续经营拿地、投融资等直接相关,甚至还会影响企业层面的安排。尽管从风控的角度看,鉴证服务已经是业务形成后的末端服务,但其仍不失风控功能,可以帮企业及时进行纳税调整,避免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据了解,涉税鉴证通常应用在涉税合规申报、税收优惠申请、涉税争议解决等方面。按照注册税务师协会关于印发《纳税申报代理业务指引(试行)》等十二项执业规范的通知(中税协发〔2019〕002号)的规定,常见涉税鉴证业务主要包括:企业注销登记鉴证、土地增值税清算鉴证、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鉴证、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鉴证、高新技术企业专项认定鉴证、涉税交易事项鉴证、涉税会计事项鉴证、税收权利义务事项鉴证和其他涉税事项鉴证。
“这类型,是实务中企业使用需求比较高的。”北京华税律师事务所刘天永介绍说,除此之外,在一些税收规范性文件中,还规定了几种特殊的涉税鉴证事项。比如:《关于通过公益性群众团体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财政 税务总公告2021年第20号)规定了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需提交相关鉴证报告,《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2010〕70号)、《财政 税务总关于证券机构技术和制度准备完成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108号)规定了限售股成本原值资料鉴证,《税务总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意见》(国税发〔2008〕88号)规定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鉴证等。
除了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鉴证报告利用不当,还可能给企业带来刑事风险。比如,有的企业提交徇私舞弊的不实报告,这种情况下,企业很可能会被认定为偷逃税,需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并加收罚款,如果构成犯罪,企业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比如,在司法程序中,一些不满足使用条件的鉴证报告被违规作为证据使用,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发表质证意见,相关鉴证报告可能作为证据被法院采信,从而导致企业被错误追究刑事责任。
抓住实操关键点,用好第三方涉税鉴证
第三方涉税鉴证不是“必要的过场”,建议企业增强“用好第三方”的意识,选择合适的第三方,合理运用其鉴证结论。
如何用好第三方涉税鉴证?关于这个企业日益重视的问题,业内专家给出了建议。
“首先要有这个意识”。刘天永告诉记者,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很多企业因涉税事项复杂,招收了量的会计、税务人员,增加了企业用人成本。其实,一些比较关键的阶段性工作,可以委托第三方来开展,性价比会更高——既能够保证结论的客观公正,又可以节约不必要的人力开支,还可以为自身税务合规性提供佐证。
郝卫东分析认为,增强“用好第三方”意识,适时引入涉税专业机构的服务,是完善企业内控机制,有效降低涉税风险的重要举措。比如,企业通过涉税鉴证,可以发现偏差并在后续同类业务税务处理时给予修复,以避免发生惯性错误。同时,在某些条件下,涉税鉴证的延伸增值可以倒逼或优化业务线的处理模式,间接创造收益。比如,在“放管服”背景下,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改为由企业采取“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资产损失等特定事项,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时,仅需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不再报送资产损失相关资料,相关资料由企业留存备查……这些变化,使得纳税人端的风险防控更为紧迫,第三方涉税鉴证的实用价值更加凸显。
同时,选择合适的第三方也非常重要——因为第三方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涉税鉴证的质量。中汇智谷(四川)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邹胜建议,企业在选择第三方机构时,不要盲目追求低价服务,一定要提前了解第三方的等级水平,一般来说等级越高,内复核流程相对齐全,一定程度上风险相对较低。同时,企业应当严格遵循涉税鉴证业务与代理服务不相容原则,不能把涉税代理服务机构作为涉税鉴证机构,更不能与鉴证机构共谋,指使鉴证人为企业提供不实的鉴证报告。“在实践中,建议企业保持鉴证人的中立地位,并为其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确保鉴证报告客观真实。”邹胜提醒说。
合理运用第三方涉税鉴证的结论也是关键。在实操过程中,很多企业认为第三方涉税鉴证只是一个“必要的过场”,不重视甚至无视涉税鉴证结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涉税风险。针对类似现象,邹胜提醒企业,要认识到第三方涉税鉴证是一项服务,也是一种监督。涉税鉴证不是企业掩盖纳税义务、套取税收利益的手段,而是帮助企业正确识别纳税义务、有效防范税务风险的途径。
来源:《税务报》
原标题:《法定涉税证鉴有所减少,但主动用的企业日益增多——第三方涉税证鉴:给税务合规多一份保障》
责任编辑:刘毅宁
审核:徐炜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