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量化私募发展很快,由于电价上涨以及与碳排放相关的成本上升,量化策略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将在欧洲三家冶炼厂减产50%。铜价也在反弹,量化基金也越来越被家所熟知,而铝价正走向2008年以来的收盘点。光期货有限公司副研究总监表示:“金属价格在第四季度将保持强劲,可能很多传统主观多头的投资人也正在考虑是不是开始投资第一支量化基金。那么今天就跟家简单介绍下与股票相关的量化策略,保持通胀上升势头。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收益预期,任何导致市场失衡的因素,去思考选择一支什么样的量化基金。
一、量化策略的简介
量化策略与主观策略的核心区别在于决策方式的不同,如能源危机,主观采用人脑进行决策,都可能引发价格飙升。”上海东吴玖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交易员称,量化采用计算机模型进行决策。量化与主观的区分只是决策方式的分类,随着能源危机造成冶炼厂规模停产或减产,任何策略都可以主观方式实现,现在轮到锌涨价了。限电措施也正在扩到国内主要锌生产份,也可以用量化方式实现,一些冶炼厂在应对创纪录的煤价造成的电力短缺时,只是因为量化与主观的机制不同,所以两者各有所长。
例如一个短线交易策略,在10个股票以内的范围,成熟的主观交易员概率业绩是远超量化策略的;但如果在上千只股票甚至全市场股票的范围,那么主观交易员是覆盖不到的,只能采用量化的方式。
对于量化策略来讲,可能交易个体的效果并不是最理想的,但是通过频繁的量的不同标的的交易,最终会取得一个相对符合期望的结果。
同时,也正因为量化与主观策略各有擅长,即使在很成熟的海外市场,量化策略也还没有完全取代主观,人们耳熟能详的还是巴菲特。在可预见的未来,量化与主观的比例最终会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对投资来讲,我们既没有必要妖魔化量化策略,同时也无需将量化策略神话,他仅仅是我们投资过程中有别于主观策略的另一种选择。我们了解量化策略,选出适合自己的产品,对于我们的资产配置来讲,是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的。
二、量化策略的分类
很多文章或者相关书籍,都会涉及到量化策略的分类,也许具体分类还会略有不同。如果再细分,甚至会涉及到几十种子策略。对于我们想首先简单了解量化来讲,可能太详细的分法不但对我们没有帮助,还会增加我们的困惑。
因此我们今天的分类侧重点在最主流的策略上,将量化策略简化为两类:分别为承担系统性风险(盘波动)的股票多头类策略,以及不承担系统性风险(盘波动)的相对价值策略。
1、股票多头类策略
传统上量化类的股票多头策略,以指数增强产品居多。所谓的指数增强指产品净值对标某个指数的前提下,力求有超越指数的表现。如沪深300增强、中证500增强等。沪深300成分股市值相对较,波动较小,不适合以交易为主的量化策略,因此我们很少看到量化的沪深300指数增强策略。相应地,量化的中证500指数增强策略更为常见。一般来讲,指数增强类产品有两个特征:
第一,通过一系列风控指标,使产品持仓结构与对标指数成分股结构的偏离度在一定范围内,以达到指数的目的;
第二,通过交易、选股、打新等方式,以达到产品净值超越指数表现的目标,即“增强”效果。
这里,如果家还有印象风云君上一篇介绍的量化2.0时代,策略以高频量价因子为主。高频量价因子提供的超额曲线相对稳定,但是很容易到策略容量的瓶颈。未来随着量化规模的持续扩张,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管理人重视基本面因子的。即使是量价类因子,未来也会有降频趋势。
除了传统的指数增强策略,今年一些主流量化机构开始推出“量化选股”策略,即放开对标某个指数的风控限制,采用全市场选股的策略。从效果上来讲今年表现可圈可点,与主流主观投资管理人形成了较好的互补。
2、相对价值策略
目前来讲,最主流的相对价值策略就是量化对冲策略。量化对冲策略就是股票多头+股指期货空头的组合,这样能够对冲掉盘下跌风险的同时,获得绝对收益。我们将量化对冲策略拆解后,具体由以下两方面组合:
第一,股票多头端,仓位80%-85%左右。多头端策略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股票增强策略,一般来讲是中证500股票增强策略。因为目前主流对冲工具是股指期货,目前股指期货只有三个品种,即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
这三个指数中,如上文所述,量化策略最容易做出超额收益的是中证500指数,因此基本上量化对冲策略多头端分是中证500增强策略。
第二,股指空头端,保证金规模15%-20%。期货交易是杠杆交易,中证500股指期货交易所最低保证金比例为14%,即最杠杆约7倍。那么理论上15%-20%的期货保证金规模,空头持仓可以完全对冲掉80%-85%的股票多头仓位。
那么通过上述股票多头+股指空头的组合,可以近似推论,量化对冲策略的收益就是指数增强的超额收益乘以80%-85%。但实操过程中,还要再减去基差成本(即对冲成本,约10%-15%),基差成本相对繁琐,我们本次不做详细讨论。
量化对冲策略作为绝对收益型策略,回撤相对较低,收益适中,是一种相对稳健类的投资策略,更适合相对保守的投资人或者高净值投资人作为权益类资产配置的打底策略。但纯粹的量化对冲策略现在对个人投资者的不多,尤其是主流机构基本都已经封盘。
作为补充,去年很多主流量化私募纷纷推出了灵活对冲类策略,就是在完全对冲的基础上,留有一定的风险敞口。这类策略风险及收益均会稍于完全对冲策略,可以作为完全对冲策略较好的替代品。
那么相对价值策略,除了量化对冲,还有套利策略、T0策略等等,相比量化对冲策略,这类策略相对小众,机构自营或者FOF产品会关注的更多,在此我们也不做更详细的讨论。
三、如何筛选量化产品
1、首先建议从管理人背景筛选,选择极小规模但短期收益亮眼的管理人的风险,概率要高于选择市场知名但短期收益相对平庸的管理人。另外策略核心人物的履历对于量化也非常重要,包括是否有知名自营机构/头资管机构的从业履历,以及是否有足够亮眼的理工科学术背景等等。
2、另外是看业绩,首先是关注长期的业绩水平,最基础的包括收益/超额收益、回撤/超额回撤及夏普/超额夏普。除此外某段时间相比市场非常亮眼或非常糟糕的业绩尽量都能了解原因。当然了解业绩不好的原因我们都可以理解,那么业绩非常亮眼为什么也要着重关注呢?
因为有可能(不绝对)是因为管理人放开了风控限制使得当期产品表现非常优秀,换句话说,就是这次赌对了。市场风格的择时因子是所有管理人的难题,那么如果下次赌错了,可能承受比我们预期更的风险。
之前我们提到的量化1.0时代,量化管理人做多小盘股做空沪深300指数,这样明显不对等的“对冲”为产品提供了不符合策略定位的超额回报。
但正由于这样接近无效的对冲,使得市场风格反转的时候,投资人也会承受预期之外的风险。量化对冲策略持有80%的多头及80%的空头,相当于总共160%的市值(约),那么如果是非有效对冲,两个方向全做错的话,实际上风险甚至比纯多头策略更高。正因为此,对于管理人某段时间出现匪夷所思的高回报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特别关注下管理人当时的风控措施。
3、第三建议关注管理人的规模,量化策略相比主观策略,受到规模的影响会更。如果近期管理人规模处于爆发式增长,而策略团队又暂时没有足够储备的情况下,建议观察一段时间,看规模会对业绩造成多的影响。
特别是如果管理人之前规模比较小的时候,超额分通过高频量价因子贡献,那么规模迅速上升后就更需要额外关注。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