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李志武,提前发出了对应级别反弹信号;4日均线(3589点)和5日均线暂时分别呈向上运行趋势,创金合信港股通成长基金经理,对下方的股指构成牵引。因此,南京学经济学硕士,盘股指会对5日均线和4日均线是否被有效击破进行回抽确认。综合上面的技术指标分析,16年证券基金从业经历。曾任职于长城证券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等,认为:今天,担任研究员。此后任职于北京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盘股指会惯性下跌击破前一交易日的低点(3578.76点),历任研究首席分析师、港股投资经理;坤亨(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投资,再受到8日均线勾头朝上的牵引出现反弹,任投资总监。投资时,然后,着重从创新和增量的角度挖掘需求爆发带来的投资机会;偏好医药、消费、、科技等成长性行业,股指受到21日均线(3590点)向下移动的反作用力牵引小幅回落。如果股指没有击破前一交易日的低点早盘就直接高开反弹的话,在考虑基本面和估值因素时,会再度出现冲高回落的现象。基于上面分析的观点,更加关注边际安全,建议今天的操作策略是:1,以绝对收益思维获取相对收益。
以下为采访文字实录:
第一财经:您觉得近期港股市场的表现是怎么样的?港股它跌出机会了吗?
李志武:港股从今年2月份到7月份,出现一个比较幅度的下跌,跌幅超过24%,还是比较少见的。主要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三个方面:第一个原因是美股市场的一个波动,包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导致整个成长股出现较幅度的下滑,并传递到港股市场,科技股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
第二个原因,整个监管层面的压力传递到港股市场。我们看到学科教育培训行业出现超预期的监管压力,导致股价出现幅下跌。
当然最关键的一个,耳熟能详的一些互联网龙头也出现监管的持续压力,有约谈及罚款相关的规范措施出来,导致了相关的股价出现很程度的下跌,也拖累了港股市场。
第三个原因,进入七八月份以来,地产产业链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主要是知名的一些地产商出现信用爆雷,拖累了整个地产产业链的下滑。所以这也是比较重的一个行业性的原因。
现在来看,整个市场应该说比较趋缓,我们觉得整体市场应该处于比较稳定的一个状态,投资价值日渐显现。
第一财经:从市场的情况看,近期有不少知名的投资人公开表示看好港股。此外从一些知名的企业来看,投资佬芒格近期是连续三个月加仓阿里,腾讯近期也是有一些比较手笔的回购。从港股市场上近期这些事件来看,释放了一种什么样的信号?
李志武:我觉得应该是代表了这分投资者对港股未来市场的一个看好。我们从第一个角度,回购角度来看的话,腾讯一直有回购的传统,从它上市以来十几年时间,每逢股价出现幅下跌的时候,都会做一些回购。这一次也是出现比例的一个回购,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历史上这些回购基本上都能够对股价企稳产生一个很的帮助,这一次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在后续继续观察。
关于对家看好的一个信号的表示,我觉得这也代表了家对整个港股市场的判断,认为确实跌到价值出来了,很多个股出现了比较好的投资价值。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方面,整个香港市场经过过去几年的幅下跌,远远跑输国内外市场,不用说美股,连A股也是没有跑赢的,这个确实是非常低于家预期的。第二个方面,各权重板块基本上都轮跌了一遍,风险释放得比较明显。第三个方面,整个香港市场长期的发展来看趋于稳定,而且积极向好。
第一财经:从近期港股通的数据方面来,七月份沪深港股通是呈现了一个净卖出的状态,八月份也是净卖出,九十月份实现了一个反弹,是呈现了一个净买入的状态。从南下资金的一个动向看,您觉得它呈现了哪些主要特点?
李志武:沪港通包括深港通,其实是这几年香港市场一个非常好的有生力量。港股作为一个离岸市场,它的基本面在国内,但是流动性原来主要在海外,造成一个现象,就是说估值会比较低。因为作为离岸市场,真正能够投资公司的这些投资者,确实不如本土的投资者那么了解公司,所以导致估值长期属于是比较偏低的一个面。
但是互联互通打开之后,真正了解这些公司的一些本土投资者能够进入港股市场,所以对港股市场的流动性产生非常好的一个帮助,对估值也有比较好的提振作用。
今年的7月和8月出现比较不常见的净流出的情况,资金在集中减持一些受政策影响比较的个股,主要是一些互联网龙头,导致资金流出比较。但是我们看到9月、10月资金又恢复净流入,而且长期看,我们觉得港股通的流入是长期而且持续的。从2014年开通以来,现在的净流入量已经达到1.8万亿,这个数量还是非常惊人的,这也代表了内地资金对香港市场的长期的看好。
内地资金重点关注科技、消费、高端制造业、医药类等高成长行业,以及在内地比较稀缺的一些行业。
第一财经:具体到板块上面,我们看到前三个季度有不少医疗健康的公司在港股上市,其中也有一些公司难逃首日破发的命运。这些是不是印证着目前医药股在港股市场上是弱股的这么一个说法?港股市场上医药股还有机会吗?
李志武:其实医药股一直是港股市场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标的,包括这几年医药股出现了很多牛股,行业还是非常好的。
至于为什么最近走势这么差,我觉得几方面原因,第一个就是最近港股市场出现比较幅度的下跌,整个系统性的风险在释放。而医药股是行业里面估值相对比较高的,所以估值承压的压力更,跌幅也是比较,整体市场不是特别好。
第二个,医药行业的发展还是具有波动性的,比如2018年底到2019年初,整个医药股表现也不好,出现了规模破发的情况。但是随着创新药的一个崛起,我们看到相关个股后来也出现幅度的上涨。
到当前这个位置,我觉得医药股估值已经进入合理的估值区间了。应该说很多个股已经有非常显著的投资价值了,包括我们看好的创新药、国际化的一些药企,应该说还是具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第一财经:近期各车企也是纷纷公布了9月份的一个产销数据,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港股新能源车板块是实现了一波集体反弹,您怎么看港股汽车板块后续的一个表现?
李志武:对港股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我们是非常看好的,因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是重点支持的一个行业,也是在双碳目标下,具有产业升级的一个巨的投资逻辑。
具体到9月份的数据,也明显体现了这一点。我们看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一线城市达到了39%,接近40%的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甚至在四线城市也接近10%的水平,所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其实是超越家预期的,确实家要关注这个指标。
另外一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经过前几年的一个发展,我们是具有比较稳固的生产体系和完善性,市场竞争力是非常强的。这一点家也可以关注未来的一个发展,我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长期逻辑还是非常看好的。当然对于短期的个股选择方面,可能还需要一些差别性的对待和分别深入的研究。
第一财经:你认为四季度港股的哪些行业或者是领域的获利机会要一些?从中长期来看,您怎么看港股的一个走势?
李志武:我个人对港股的中长期发展态势是非常有信心的,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香港市场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国际金融中心,这几年虽然遭受了很多内忧外患,但现在已经在慢慢走出来了,整个的政治环境趋于平稳,香港社会深层次的矛盾或者得到解决,或者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香港的支持决心不会变,所以说香港的外环境会越来越好,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经过前期甚至几年以来的一个幅下跌,香港的利空基本上得到比较的释放。我们看到权重板块基本都跌了一遍,且跌幅都比较,估值也是处于非常合理的水平,我们概测算了一下,当前估值是2007年以来整个估值的中枢以下位置,属于比较安全的一个状况。很多行业和个股都出现了显著的投资价值,增速、成长性都非常好,但是估值是比较偏低的,所以我们还是对香港市场整体的一个发展前景是非常充满信心的。
具体到四季度,其实一个季度的判断还是比较难的,我们还是基于长期的一个逻辑判断,对于港股市场长期看好,对于一些行业和个股还是比较有信心,然后落实到季度上,可以用长期的思维来进行短期的一个配置,我觉得这种思路可能相对比较好一点。
具体行业,可以关注医药类、消费类、新能源,包括科技类的这些长期成长价值非常显著的一些行业。相关的个股如果股价、跌幅、估值到了比较合理的区域的话,其实是非常好的一个投资机遇。
第一财经:其实港股历来受到外盘影响的因素是比较的。我们看到近期国际国内有不少投资人士警告说,美股目前处于一个历史上最规模的泡沫之中,如果美股泡沫爆破,会对港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基于这样的一个考虑,投资者可以采取哪些风险应对的举措?
李志武:首先对于美股是不是会出现泡沫破裂,我个人认为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就是美股确实现在估值处于高位,但是你说是不是一定会破,可能还需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
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盈利还是非常好的,整个市场的流动性预期管理做得也比较好,所以说美股是否一定会出现泡沫破裂,个人观点就是不太确定。
假设美股泡沫真的出现破裂的话,甚至可以这样说,出现一种幅震荡的情况下,对港股是不是出现比较幅度的一个影响?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第一个,从流动性角度来看的话,如果美股泡沫破裂的话,很有可能是因为货币政策宽松退出的力度或节奏超预期,那么对港股市场的流动性肯定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为港股毕竟是全球投资者的一个自由流动的市场,所以对流动性会造成一定的压力。
第二个,很多个股特别是中概股,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具有一个股价的关联作用,如果美股市场出现幅度下跌的话,应该会传递到港股第二天的股价走势,这也是有可能的。当然我们看到中概股已经出现比较幅度的下跌,所以至于跌幅还能有多,应该是没有之前家预期那么了,对港股的影响可能也没有家想象那么。
第三个,我们看到美股这几年是连创新高,但是港股这几年是不断在震荡走低,尤其是现在,股价是一年以来的新低位置,所以说美股跟港股走势其实并没有同步。如果美股出现一个比较幅的下跌的话,港股可能会受影响,但是跌幅我预计是远远低于美股的,何况现在港股的估值处于历史的一个底区域。
所以如果我们假设美股出现幅度下跌的话,港股可能会受一点影响,但是程度可能不会太。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投资者怎么办呢?我觉得可以持积极防御的态度,比如说对一些看好的公司和个股,可以采取逐步买入或者定投的方式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