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税前利润为2.10亿元。举报/反馈,港股指数集体下跌,恒指跌1.07%报25049.97点,周跌1.1%;国指跌0.72%报8970.67点,周跌1.58%;恒生科技指数跌0.26%报6457.97点,周跌1.64%。
盘面上,型科技股走势分化,京东涨超9%,阿里巴巴跌10.7%,百度跌超3%;物管股跌幅靠前,碧桂园服务跌近9%,在线教育股继续下跌,汽车股、啤酒股、航空股、纸业股普跌,理想汽车跌超4%。午后金融股短线拉升,连续下跌的内房股反弹明显,融创、龙光集团皆涨超8%;物流股延续昨日强势行情,恒概念股、家电股、煤炭股小幅走高。
物管股跌幅居前,碧桂园服务跌近9%,中骏商管跌超3%,佳缘服务、国锐地产、荣万家等纷纷跟跌。
汽车股齐挫,理想汽车跌近5%,小鹏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跌超1%,北京汽车、比亚迪股份跌近1%,东风集团股份、恒汽车跟跌。
啤酒股跌幅靠前,百位亚太跌超2%,青岛啤酒股份跌超1%,南顺(香港)微跌。
航空股集体走弱,东方航空跌2%,国航、南方航空股份、国泰航空跌超1%。
在线教育板块普跌,新东方跌超5%,新东方在线跌近4%,网龙跌近1%。
内房股午后拉升走强,融创涨近9%,龙光集团涨超8%,雅居乐集团涨超7%,富力地产、融信、奥园、华润置地涨超6%,碧桂园、恒、万科企业和正荣地产涨超5%。
随着A股地产股集体走强,港股内房股拉升。和发研报认为,房地产数据10月份进一步趋弱,而内房信贷进一步放松,以及分城市放宽土地招标要求,对发展商而言是正面信息,惟认为内房板块目前仍未走出困境。但该行认为,相信内房质量将持续改善,内地与香港房地产公司对全球投资者的重要性或有所增加。摩通亦料内房股未来或迎更多融资活动,看好华润置地、龙湖集团等股。
苹果概念股走强明显,高伟电子涨超8%,通达集团涨超5%,丘钛科技、比亚迪电子涨超2%,瑞声科技涨超1%,舜玉光学科技小幅跟涨。
据市场消息,苹果已经完成了搭载在第一代汽车上的芯片处理器的分核心工作,在汽车的全自动驾驶系统方面达到了一个关键的里程碑。苹果公司内目标是在四年内(2025年前)推出其自动驾驶汽车,比先前一些工程师计划的五到七年时间表还要来得快。知情人士称,苹果自动驾驶电动车计划主管林奇(Kevin Lynch)日前作出决定,苹果电动车将不设计方向盘和踏板。
航空货运及物流板块持续走强,嘉里物流涨超17%,圆通速递国际涨超12%,中通快递涨超4%,安能物流涨超1%。
交通运输18日印发《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加快构建,多层次、高品质的旅客出行服务系统和全链条、一体化的货运物流服务系统初步建立,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不断完善,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输装备水平幅提高,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安全应急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煤炭股涨幅靠前,神华涨近2%,兖州煤业股份、首钢资源涨超1%,中煤能源、伊泰煤炭小幅跟涨。
个股异动
阿里巴巴绩收跌10.71%,报139.30港元,总市值30210.4亿港元。隔夜美股阿里巴巴收跌11.13%报143.6美元,折算成港股市场价格为139.052港元/股。 阿里巴巴昨晚公布新一季业绩显示,收入2007亿,同比增29%,低于预期的2074亿,主因淘宝天猫的收入增长不及预期;Non-GAAP净利润285亿,低于市场预期的332亿,主因收入表现差、毛利率和费用投放较高。阿里下调财年收入预期,将增速从约30%降至20%-23%。
京东集团收涨9.1%,报352.40港元,总市值10939.36亿港元。京东此前公布Q3财报,营收2187亿元,同比增长25.5%,non-GAAP经调整净利润50亿元,年度活跃用户帐户5.522亿,同比增长25%。富瑞发布研究报告,京东集团第三财季收入符合预期,予「买入」评级,目标价428港元。
普拉达收涨5.4%,报57.55港元创3个月新高价,总市值1472.60亿港元。公司前9个月Prada品牌收益净额按固定汇率增长52%至19.18亿欧元。公告显示,集团中期收益目标约45亿欧元,EBIT利润率目标占总收益约20%,线上渗透增加一倍至占零售收益15%,增加每平方米零售销售30%至40%。 高盛报告称,公司第三季增长强劲,以固定汇率计零售销售较2019年同期增18%,高于该行预期,毛利率由上半年的74.3%扩至76%,管理层有信心销售增长持续至第四季。维持其“买入”评级,目标价上调至61.5港元。
今日南向资金净流入24.49亿港元,港股通(沪)净流入11.79亿港元,港股通(深)净流入12.7亿港元。
展望后市,中金公司指出,公共充电需求空间广阔,我们预计2025/2030E公共充电需求量可达835/2465亿度,带来334/860亿元服务费市场空间。公共类充电网络当前90%以上需求来源为营运类车辆和商用车,私人乘用车当前占公共充电需求的3-5%,一般而言私人充电可满足补电需求;但随着中长期私人乘用车保有量提升及私人充电物理条件限制带来公共充电需求溢出,我们预计私人充电占比将逐步提升。同时我们认为对于私人消费者,公共充电的完善是对里程焦虑的改善至关重要,可推动私人电动车的接受度,拉动整体新能源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