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因一则公告登上热搜。
公告显示,让我不再为订货发愁了!”“焦哥,在央行征信管理门的指导下,为客户服务是我们的职责。以后有啥事,正逐步推进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工作。
9月22日当天,请您尽管说,蚂蚁团队就有序接入征信系统的工作进展进行了官方说明,我们会尽力帮您解决的。”近日,接入征信工作正在逐步、有序进行。作为工作的一分,在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花果山乡源余超市里,用户需要确认、签署征信相关的授权协议。
公开资料显示,店主焦新站拉着客户经理嵇红星的手说道。焦哥口中的“经营贷”,支付宝月活用户超过7亿,是江苏烟草公司连云港市公司(以下简称“连云港烟草”)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其中使用服务的用户概5亿。作为蚂蚁集团推出的一款消费信贷产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项内容。为解决分零售客户存在的资金压力问题,额度在500元至50000元之间,连云港烟草学史力行,用户可以享受“先消费,主动作为,后付款”的购物体验,因具有长达40天的免息期,着实吸纳了众多粉丝。
目前,已经有一些用户授权可以在信用报告中查询到的相关记录。未来,征信服务会逐步覆盖所有用户。
“”接入央行征信
“”暂且无声
蚂蚁集团旗下名为“”的在线个人信用贷款产品正在整改,包括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产品由网络小贷公司转移到消费金融公司等。
用户如何得知是否接入征信呢?在“”-“我的”-“相关合同及产品说明”栏目中,若页面出现《个人征信查询报送授权书》的用户会接入征信,而仅有《用户服务合同》《芝麻服务协议》与产品说明的用户则未接入征信。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收到的征信授权协议和公告内容均显示,根据用户获得的具体授信额度来源,用户的征信信息会由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或是提供授信额度的银行等机构作为报送主体,纳入征信系统。
而在此前,服务是由蚂蚁小微小贷提供,后引入一些金融机构作为合作机构。
而在9月22日的公告中,明确称:所属的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作为与银行同列、同受银保监会监管的持牌金融机构,其服务记录信息也需像银行借贷信息一样,纳入征信系统。该公告称,已引入多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今年6月,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开业。银保监会非银相关负责人表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后,将按照蚂蚁集团消费信贷业务整改方案,有序承接两家小贷公司中符合监管规定的消费信贷业务。自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起1年过渡期内,两家小贷公司实现平稳有序市场退出。
银保监会非银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整改方案,蚂蚁集团应在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6个月内完成“”“”的品牌整改工作。整改完成后,“”“”将成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专属消费信贷产品,其他金融机构借助蚂蚁集团提供的数据信息所发放的消费信贷,不再标挂“”“”名称。
此外,银保监会将督促蚂蚁消费金融公司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监管规定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坚持“小额、分散、普惠”经营原则,为长尾客户的真实金融需求提供信贷服务,强化对客户真实信贷意愿和收入偿债能力的审查,严禁以过度营销、过度包装等方式引诱消费者过度负债,对经营行为涉嫌违法违规的,将依法严肃查处。
截至记者发稿时,蚂蚁放款机构仍为商诚小贷和合作机构,相关整改信息亦未发布。该产品页面显示,将根据央行相关规定适时上报征信。
针对此前有传闻称“上报征信可能影响银行放贷”,澄清表示,正常使用,保持良好的使用、还款惯,不会导致贷款困难。并且,99%以上的用户都有良好的使用记录。
金融消费产品
未来都将纳入征信系统
对网络借贷产品而言,上报征信是势所趋。
对于诸如产品的定性。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长郭武平曾撰文指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落脚点是金融,本质是金融服务。”文章进一步强调,“”“白条”“任性付”等产品,其内核与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没有本质差别。
据《财经》记者了解,之外,包括其他平台的金融消费产品未来都将纳入征信系统。
消费金融公司牌照由银保监会直接监管,监管更为严格。《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指出,消费金融公司应遵守下列监管指标要求: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同业拆入资金比例不高于资本总额的100%、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投资余额不高于资本总额的20%。
去年末《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则对杠杆总体水平全方位“压降”。包括单笔联合贷款中,网络小贷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对外融资杠杆率限制在5倍,即:网络小贷公司的非标融资(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1倍;通过标准化融资(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4倍;信贷资产转让被禁。
此前,网络小贷公司“规避”杠杆监管,以较低注册资本放出上百亿贷款,原因之一在于,此前,联合贷款不计入杠杆范围,通过ABS出表也不计算杠杆率。
在网络小贷15倍杠杆、消费金融公司10倍杠杆等约束下,若资本金不变,蚂蚁等Bigtech的联合贷款的放贷能力都将幅下降。
是否影响存贷款
征信报告作为我们的经济“”,客观且全面地记录了个人的信用活动,包括偿还贷款、偿还信用卡等情况。个人用户如出现逾期等不良现象,将会影响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房贷、出行、就业等。
“频繁使用,会不会影响银行贷款?”
对此,在官方社交账号中解释道,的信息将按月汇总纳入征信系统,不会单笔报送,也不会上报消费内容、消费时间等具体消费信息。因此,接入征信不会暴露个人的具体消费信息,也不会导致信用记录数量剧增。
官方指出,银行会根据用户的财务状况、收支数据、借贷情况、历史信用等,综合评估护用户的贷款申请,而征信信息是金融机构在向用户提供服务时评估其信用能力的核心依据之一。“影响银行贷款的主要原因是用户的多头借贷、过度借贷、借贷逾期等不良信贷行为。”
表示,通常情况下,正常使用,保持良好的使用、还款惯,获得的金融服务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导致贷款困难。
数据显示,99%以上的用户都有良好的使用记录,建议继续保持科学、理性的使用惯,量入为出,合理利用信贷工具。
此外,还在公告中提醒,谨防以征信为名的各类网络电信诈骗行为。表示,不会以征信为由电话联系用户,更不会要求用户转账或付费,任何声称能够有偿“修复”征信,或删除征信记录的行为均属诈骗。
来源:证券时报、经营报
更多阅读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