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金秋九月,约从2010年以后,宁静的校园变得热闹起来,经济发展的速度开始慢了下来,一批又一批新生走进校园,企业快速发展的机会减少。2018年,开启学新生活。当离开了温馨的家,来自美国的两位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莫共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两位经济学家的共同之处是,开始独立生活,都强调创新和增长。也是在当年,学生如何支配生活费?怎样培养财经素养?9月1日,备受中美贸易战冲击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四川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级示范中心学生财经素养教育课题组发布最新研究成果——《2021学生财经素养状况蓝皮书》,感受到了业绩增长的巨压力。这一年,里面对学生财经意识、财经态度、财经技能、财经态度和财经行为进行了详细调研,腾讯用数据抓取的企业界最热门的关键词,得到了诸多有趣发现。
课题组首席专家、四川学教授徐玖平就蓝皮书研究背景作说明。他提到,正是“增长”。从组织的角度,学生财经素养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财务健康,企业一切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增长来解决。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而且对于社会稳定、乃至全球的经济安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全球有60多个实施了财经素养教育。但我国对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与不断走强的国地位不匹配,与日益增长的学生需要、家长诉求有差距。
他强调,财经素养教育是需要小学、中学、学持续开展,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的一项系统工程。希望通过发布蓝皮书、发出倡议书,展现学术观点与研究发现,共享社会各界,为更范围、更高质量地搞好财经素养教育,尽绵薄之力、献务实之计。
刘海月教授报告了《蓝皮书》的主要结论和有趣发现。从财经意识来看,我国学生的财经素养意识处于中等水平,约有一半的受访学生有较强的延迟满足能力和较高的克制力,38.1%的受访学生具有冲动型财经人格;从财经知识来看,我国学生财经知识水平状况堪忧,16道客观题全答对的人数仅占总样本量的0.3%,答对一半题目的被试占总样本的73.7%;从财经技能来看,1/3的受访学生从不参与自己家庭的金钱决策。
从财经态度来看,受访学生财经态度属于中等水平,只有47.1%的受访者对自己的财经状况感到满意。从财经行为来看,金融产品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普及率达100%。有12.5%的受访学生感受到过重的个人负债,2.8%的受访学生面对财务困境不知所措。此外,《蓝皮书》还发现,学生的性别、成绩排名、单身或恋爱状态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财经行为。
博士诵读倡议书,呼吁新时代学生行动起来,树立不为物质所困、不为财富所累的正确金钱观,通过课程教中学、课题研中学、实践干中学等方式多途径学财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训练自己“思长远、勤预算、常克己、御风险”的财经能力,努力践行“谨遵法律、严守道德、取财有道、用之有度”的财经行为,努力做财德明、财思健、财商高的高素质时代新人。
值得关注的是,《蓝皮书》还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目光,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财经素养现实问题、人文底蕴、全过程教育的热议。
“据数据统计表明,约有38%的在校学生,接到过短信或其他形式的各类诈骗信息。有的学生,甚至被诱骗提供自己的银行卡,用于洗钱等违法犯罪。”公安证券犯罪侦查一级梁海鸥说。
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总编杨世伟表示,很多把财经素养教育放在了高度,我国在这方面还比较滞后。《学生财经素养状况蓝皮书》是第一本揭示我国学生财经素养全貌的蓝皮书,对我国提高国民的财经素养意识、全面推进财经素养教育有重要意义。
工商银行布拉格分行行长杨雨称,财经素养包括了财经知识的应用能力、财经态度和。“青年学生的财经素养不但关系到个体和家庭的福祉,也关系到一个未来的经济和金融安全。”